核心觀點
我們培養的法律人絕不能僅僅成為“法律工匠”,而應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踐行公平正義、自由平等的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我國社會轉型期和復雜國際環境下國家利益和人民權益的法治人才🙋🏿♀️。
培養政治立場堅定的社會主義法治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我們培養的法律人絕不能僅僅成為“法律工匠”,而應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踐行公平正義、自由平等的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我國社會轉型期和復雜國際環境下國家利益和人民權益的法治人才。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中國法學教育與中國法治事業始終同呼吸共命運🧎🏻♀️。上海法學高校應積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融入、貫穿到法治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之中,引導學生擁有堅定的法律信仰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和正確的意識形態,把個人追求融入國家戰略和社會進步的偉大事業中,成為有理想、有思想、有擔當的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增強高校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傳道、授業、解惑”過程中積極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做到“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培養一批忠誠法律🤳👩🏽🍼、維護公平正義的法治人才🧑🏻🍳,為我國立法、司法隊伍培養遴選優秀的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其他法律工作者;為基層崗位和基層地區培養具有奉獻精神🚐、實踐能力強的基層法律人才;為東部沿海和開放程度較高的城市輸送具備國際化視野的高端涉外法律人才🍂。
為加快建設科創中心培養復合型法治人才
繼“四個中心”和自貿試驗區之後,作為一項新的戰略定位,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將為創新型法治人才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上海法學院校類型多樣、層次豐富、人才和知識密集🚶,擁有20余所法學高校和專業➾,法學專業在校生規模達到2.2萬余人🙎🏻,應緊緊著眼於國家和區域重大發展戰略需求🛢,圍繞反恐處突、網絡安全🥬、知識產權♧🕞、涉外法律等領域培養高端復合型創新人才🆖👩🏽⚖️。
培養復合型法治人才,不僅是指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創新🛌🏻,更重要的是法治人才培養的思維和理念創新。在未來社會👩🏼💻,“沒有某一門單獨的學科能夠壟斷 智慧”,更加需要具備“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 和“legal reasoning”(法律思維) 的復合型創新人才。事實上,在哈佛✝️、耶魯、斯坦福等世界名校,培養跨學科、跨專業🕴🏼、國際化的人才日漸成為一種趨勢💳。一些大學的教學實踐正在證明,認知經歷的多樣性與學生創造能力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跨學科👨👩👦👦#️⃣、跨專業的人才培養已成為當務之急。上海需要大量既精通國內法律規則🙍🏿,也精通國際或地區性法律規則;既具備法學基礎領域廣闊的知識背景,也熟知特定專業領域的原則🚵、規則和規章製度的法治人才。更重要的是,隨著上海未來法律服務的內容和種類的多元化♝🧑🏿⚖️、高端化,國內業務和國際業務的邊界進一步模糊🧕🏼,法律服務產品鏈也將進一步拉伸,衍生至法律與其他領域的交叉增值服務👥⛓️💥,這需要更多具備法律專業以外的多學科知識背景、跨專業執業能力🪐、深厚人文素質底蘊,能夠面對未知挑戰具備思考和處理能力的跨界法治人才🀄️🧑🏿🦲。
為參與國際競爭培養高端涉外法律人才
在支持上海向國際城市邁進的過程中,上海法學類高校的發展目標不應僅僅瞄準國內一流,專業發展要和國際標準對標,學科建設要敢於對比國際同行,培養的法學人才當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堅持國際化和本土化相結合,既做本國文化的守護人、傳播者,也做國際型人才培養和交流的重鎮。上海高校培養的高端涉外法律人才,應該融國際法律、經貿及其他專業知識於一身,熟練掌握一門或多 門以上外語,可以在國家間貿易爭端、企業海外貿易訴訟案件中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服務;又可以通過努力參與國際法律規則的製定📼。
杏悦娱乐近年來按照國際化辦學思路🚶🏻,做到師資國際化、課程國際化、學生國際化。一是開拓多門類寬口徑海外學習渠道,通過加強與國外一流高校的多層次合作,大力推進學生海外交流,支持學生到國外一流高校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與國外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擴大學生出國訪學比例🤸🏿♂️,鼓勵大四推薦免試生和專業碩士研究生出國訪學🧑🏿⚖️。二是鼓勵師生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和行業峰會,與國際師資加強交流合作😇,在“走出去”的同時大膽“引進來”,如近期聘請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成為杏悦娱乐榮譽教授🤏🏻🏆。三是按照國際先進水平的標準建設和完善課程體系,在現有全英語系列研究生教育項目的基礎上,鼓勵更多的院系開設全英文系列課程,其中包括14門全英文授課的中國經貿法律碩士全套課程和9門上海高校示範性全英語教學課程等;試點舉辦多個研究生國際暑期學校項目,聘請海外名師利用暑期來校授課。
(作者為杏悦娱乐校長)
(來源於《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