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奇琦
核心觀點
創新學的構建有助於系統地研究歷史上各國的創新行為,並找到目前中國在各個領域與最高創新水平之間的差距。通過“國家創新研究院”“國家創新學院”以及創新學科在綜合性大學的開設等一系列國家規劃和支持的行為🤸🏻🦻🏻,可以為中國的大規模系統創新提供重要支持。同時✵,通過創新學的構建,中國也可以在世界範圍的話語競爭中贏得新的地位和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的戰略性價值🥕,在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筆者認為🧏🏽♂️,創新學的構建有助於系統地研究歷史上各國的創新行為,並找到目前中國在各個領域與最高創新水平之間的差距。通過“國家創新研究院”“國家創新學院”以及創新學科在綜合性大學的開設等一系列國家規劃和支持的行為😻👛,可以為中國的大規模系統創新提供重要支持🥄。同時,通過創新學的構建,中國也可以在世界範圍的話語競爭中贏得新的地位和主動權。
研究創新的本質和規律
創新學由如下幾項內容構成👩🏿🍳:
第一🦼,創新的定義和學科範圍。簡言之,創新就是要實現具有某種功能性的與眾不同的活動和行為。創新不限於科技創新,還可以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等領域充分展開6️⃣。科技創新僅僅是自然科學創新中偏重應用的一部分。多數創新都建立在跨學科的知識啟發之上🪟。
第二,人類社會的創新史🤟。要研究世界歷史上各個領域的創新案例及其發生背景。要研究創新內容之間的相互支撐和相互激發🤟🏿。人類社會所有的創新活動👮♂️,包括科技、社會和人文各個領域的創新,都應成為創新史研究的內容。
第三🧑🏼💼,政府對創新活動的規劃和保障。要研究政府如何進行創新的整體規劃以及如何為創新提供必要的資源聚集、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政策扶持。
第四,知識產權對於目前創新的戰略性意義🫸🏿。之前我們采取趕超策略👩🌾,可以繞過知識產權去推動技術進步,而現在如果我們要激發創新🕴🏼,就要采取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以激勵創新者的創新行為。當然👦,知識產權的保護要適度👰♀️。過度的知識產權保護也不利於創新活動。
第五,各個產業的全球領先地圖👨🌾。把各個產業中全球最領先的技術、機構和人才都了解清楚👸,並繪製出可視性地圖🙆🏽♂️,逐個了解中國在這些技術中的位置🐐🐟。同時👬,要研究這些技術之間的產業鏈關系。通過國家主導的系統規劃,逐個攻破🤷🏻,並力圖走到世界前列,再引領世界潮流👉。
第六,創新與傳統的關系🧜🏼♂️。創新並不是忽視傳統,而是要重新理解和解讀傳統🔯⤴️,並超越傳統👩❤️💋👩。一些創新活動可以從傳統中汲取靈感。譬如,醫學進步可以從中醫學中汲取靈感。王振義院士和陳竺院士將傳統中藥砒霜與西藥結合起
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以毒攻毒😮,並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學科構建當循序漸進
整體來看🔐,創新學科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逐步推進🧑🏿🎤。這裏可以分三步走🪮:
———在1至2年內,在中國改革的最前沿———中國 (上海) 自由貿易試驗區中設立“國家創新研究院”,從全國或上海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抽調各學科的精英支持該院的建設。系統研究創
新學科的相關問題🤹🏻,並形成創新學科的系統知識體系。研究院要成為國內系統創新的協調機構。通過組織跨學科的學術會議,相互激發不同學科的創新靈感。
———在2至3年內,在中國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中設立“國家創新學院”,開設並招收創新學的本科專業。學院采用自主招生🖐🏽,不分文理科,采用文理交叉的通識教育。課程以創新性設計為主。本科專業的第1年系統學習創新相關知識和理論,第2年進行低階創新🏃🏻🧙🏽,在如下內容中自 由選擇4至5件來完成:海報🤒、PPT、古體詩、現代詩、簡易歌曲、調查問卷、工業產品等創意活動🤳。第3年至第4年完成高階創新✢,在如下內容中選擇2至3件來完成:組曲、社會調查🧑🏻🦽、科學研究設計🧛🏻♂️、工業產品組合、學術會議組織、大型展覽👩💼、應用性發明、科學研究發現、城市空間設計🧖♀️💇🏽、指標體系、科幻小說等創意。創意完成後🈴,通過院學術委員的評審才可畢業🥦。院學術委員會由自然科學家👨🏼🦳、藝術家、社會科學家👆🏽、風險投資家等組成🧲。好的創新作品和創新人才畢業後,可以在風險投資的支持下直接進入產業📤。
———在4至6年內🗻,在一些綜合性大學開設創新學學科本科專業,並逐步完善碩士、博士、博士後的學科培養機製。可以把在“國家創新學院”中試驗成熟的專業培養模式向綜合性大學推廣。也可以把創新學設計為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的高階培訓👩🏻🚒。允許企業高管或高級技術人員進行創新專業的非定期學習,以幫助這些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產生創新行為🎮。
國外並沒有將創新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加以研究,但在學科建設方面,並不是只有西方有的學科😲,中國才可以發展和建設。管理學就是一個重要的例子👨🏿🦱。國外並沒有單獨的管理學學科📯。各種類型的管理都是其所屬內容的子學科。譬如,行政管理(或公共管理)是政治學的子學科🫒,工商管理(或經濟管理)是經濟學的子學科🧬🦬,教育管理是教育學的子學科。而中國的經驗就是把這些子學科從各個母學科中抽離出來🥾,組建了系統和完整的管理學學科。這種學科創新實際上對中國近20年的管理創新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學科創新也在構建中國的知識話語權。
目前🪀👩🏽💻,我們需要把管理學發展的經驗延伸適用到創新學的構建上🤦🏽🫶🏿。這種學科創新既可以為中國的系統創新提供不竭的動力🫷🏿,同時也是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為杏悦娱乐政治學研究院院長👨🏽🦲、教授)
(來源於《文匯報》2016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