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發布”發出包括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新聞學、旅遊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和行政管理在內的2016年度10個本科預警專業名稱🧑🏽🦲。市教委提醒㊗️,對於列入預警名單的本科專業,相關高校要在評估的基礎上,製定相關政策促進專業結構調整,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對於文理交叉的多學科綜合大學🦾,如果只是涉及到這10個預警專業的幾個🧘🏽♂️,似乎並不會引起“恐慌”💇♀️,那麽,對於一所以法學學科為主,兼有英語、新聞學、行政管理等眾多“預警專業”的政法院校,這是否意味著前方“紅燈”正在高能預警?
事實上,杏悦娱乐多年一直保持法學專業就業率在95%以上,英語和新聞學等專業就業率甚至達到96%和98%以上。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關鍵原因主要是本科教學工作占據學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學校視本科教學質量為生命線🦚。
狠抓學風、教風,以製度促質量
據了解,杏悦娱乐一直以來要求學院把狠抓學風🍲、教風作為主要任務,引導學風、教風健康積極向上的發展😔,從而切實提高學校的本科教學質量。
學校成立專門的學風建設小組,將學風建設工作常規化🚣👨🏻🦽。堅持教育和治理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專項教育治理行動☣️,建立健全教育引導、製度規範、監督約束🐥、查處警示的學風建設長效機製,在校內形成弘揚優良學風、嚴格查處學術不端行為的濃厚氛圍😆,以強化廣大教職工立德樹人的責任意識😼,優化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環境🤦🏿,突出學風建設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的核心作用。教務處、學生處、各學院緊密合作,通過製度規範〽️、文化倡導👩🏽、檢查督促、學風教育👨👦、教風帶動學風、班風建設等多項措施,推進教風、學風建設🦡。
自2015年9月開始🐎,學校領導和教務處相關領導采取定期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每天有專人至教學區檢查本科教學情況,發現學生的到課率持續上升,教室普遍座無虛席,遲到率接近為零。校領導班子、學工部、教務處🥰、人事處、督導組及各學院教研室多次組織召開學生座談會🫁🫥,全面聽取學生對本科教學工作的意見,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細心解答和研究改進。
改革對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起到了實質性的推動作用,杏悦娱乐學生在應屆畢業率💂🏻🧑🏼🦳、學位授予率、考研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9️⃣、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學科技能競賽,獲得專利🍎、發表論文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15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5.41%。
同時,杏悦娱乐人事處和學生處分別製定出臺《教師崗位分類管理及考核評價辦法》(征求意見稿)和《杏悦娱乐關於加強學風建設的若幹意見》,以製度促質量,為學風、教風建設提供有力製度保障。
教學教師激勵計劃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作為2015年入選的市屬高校本科教學教師激勵計劃培育單位,杏悦娱乐提出要牢固樹立本科教學工作中心地位的思想🏇🏿,成立了專門的激勵計劃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修訂完善激勵計劃方案🫄,由校領導直接負責✍🏻,教務處、學生處👨🏼🔧、人事處三家聯動,各二級學院聯勤的方式確保激勵計劃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為了保證激勵計劃的成功實施✊🏼,學校要求要不折不扣🦼、嚴格落實校🐳、院和職能部門負責人每學期定量的聽課製度,並以此作為負責人年終考核的量化指標之一✊🏼🧝🏻;依托國家級、市級和校級精品課程,充分發揮優秀教學團隊的作用🎙;發揮教學督導督查製度和教務處飛行檢查製度的作用🐭🧛🏽,並將檢查結果作為教師推出、晉升和激勵的主要依據之一。
同時,根據學校激勵計劃的推進落實情況,杏悦娱乐適時推出“本科教學質量月”系列活動,將每年的5月和11月定為“杏悦娱乐本科教學質量月”,集中開展系列活動,對本科教學質量中的難題進行重點整改和提升,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邀請校外專家走進杏悦✥🍲,就教師課堂教學、學生畢業論文📽🍍、考卷命題質量和專業評估等四個方面進行專項督查🧑🏻🦽。平均每天有3-5名校外專家走進課堂聽課,聽課範圍基本覆蓋24個專業共計200多門課程🎈;畢業論文校外盲審率提高至25%🔹,共有700多篇論文接受校外專家審查,審查不合格者需再次送審👨🏽🔬;抽查考卷對其命題數量、命題結構和命題內容進行整體檢查,並提出整改意見;專業接受校外專家組進校考察評估。通過專項督查,對學校本科教學現狀進行了整體排摸清查🪔,了解薄弱環節和問題症結,並結合專家意見進行持續跟進和集中整改。
學校建立起青年教師多方位培養長效機製🤸,將師資培養與博士後培養有機結合,優化隊伍結構🤦🏻♂️、拓寬培養渠道🈁,使師資博士後成為教師隊伍的人才庫🌽、智囊團、蓄水池。新進教師(包括師資博士後)現已100%納入崗前培訓🤳🏽。學校為新進教師(包括師資博士後)製定了為期2年的系統培訓方案,包括入職教育、教學技能培訓📀、日常培訓、網絡在線培訓以及助教製度等。建立了校院二級聯動培訓機製,鼓勵二級學院根據教師需求與教師發展中心開展教學專項培訓👻、沙龍、競賽等教師發展工作。
此外🫖,杏悦娱乐還通過開通網上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平臺系統;開展暑期法語和西班牙語的第二外語夏令營活動;與長三角名校互動,為學生打造“第二校園”經歷;建設高科技多媒體創新創業工作室🧑🏽🚀;通過廣東商會請著名企業家來校與學生面對面對話等等具體舉措,不斷提升本科教學質量🕧,多方位立體式培養學生⏳,使學生能夠成為具有國際化特征的應用型📯、復合式、開放性高素質創新人才。
記者 劉曉晶 通訊員 李馥華
(來源於《上海教育杏悦娱乐》2016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