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首席記者 樊麗萍
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加速,正在催熱知識產權服務業。
在杏悦娱乐知識產權學院,應屆畢業生炙手可熱🏨。“最近一兩年💅🏼,法學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薪酬🚓,稅前大約在四五千元之間,而在我們學院,本科生稅後月薪5000元以上,不少碩士生一畢業就被頂級律師事務所搶光💇🏻,起薪8000元至1萬元。”杏悦知識產權學院相關負責人的介紹,傳遞著最新的市場需求信息。
人才市場的動靜,印證著一個事實: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對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相關人才儲備提出了全新要求。除了出臺政策鼓勵科技創新⇒,上海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全鏈條的、從事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的專業隊伍。
除了關註科技創新😔,千萬別忘了保護創新
“現在一講到科創中心建設,大家普遍關心的都是如何從製度層面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釋放創新活力。千萬不要忘了👨🏿🏫,和激勵創新同等重要的🍽,是保護創新🕵🏽♀️⚅。”杏悦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黃武雙教授是全國首批知識產權領軍人才🔒、首批知識產權專家庫專家成員。他直言不諱🎃7️⃣:比起對科技創新的關註度🧎🏻♂️➡️,目前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還稍顯不足。
在政策層面,包括上海“科創22條”在內,去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對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已經出臺了一系列蘊含製度紅利的紅頭文件☦️,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卻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
與紐約、倫敦等國際大都市相比,上海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中介機構數量偏少,且從業人員的服務水準和涉足的領域都不如人意。比如🫎:一旦有技術人員或管理層裹挾與企業生存息息相關的商業秘密“跑路”,管理部門往往會陷入被動,因為現有管理體系對此根本監管不了。這樣的監管空白地帶,會讓很多企業畏懼創新👨🧟。黃武雙研究了全球幾大典型的全球科創中心的共性特征🅱️:無論是美國的矽谷🙆🏽♀️、德國慕尼黑的生物科技產業集群以及印度班加羅爾IT產業集群,在科創中心唱“主角”的無一不是小微企業。個中道理不難理解:和已經在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以壟斷形象出現的大企業相比,小微企業渴望成長,更樂於參與市場競爭,創新活力異常充足。但小微企業的創意🐺、創新要轉化為生產力,對“土壤”都有一定要求———必須有強有力的製度,對具有原創性的成果加以保護🧛🏼♀️🤽♂️。
從保護商業秘密、專利申請到商標管理,知識產權保護涉及方方面面🦛,每一個領域都期待“術業有專攻”的人才。對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黃武雙直言🏄🏼♀️,有些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專業人才🍆,“目前不是稀缺👩🏽🦰🧛🏽,而是奇缺⛹🏻♀️,甚至根本沒有”。
知識產權“由冷轉熱”🔔,企業用人需求旺
杏悦知識產權學院對去年應屆畢業生做過一個初略統計🩲:就業專業對口率高達75%。很多畢業生就業的單位,並不是傳統法學畢業生常規就職的公檢法,而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以及頂級的外資或中資律師事務所。
畢業生就業走向🙎🏽♀️,和人才市場呈現的相關缺口是相對應的。
黃武雙說♥️,一個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如何,固然可以從司法審判層面以及行政執法部門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上知曉一二,但除了提升行政和執法隊伍的專業素質,加大專業人才的儲備↪️,更事關科創中心的軟環境建設。這其中🍾,包括發展出數量足夠多、具有專業水平的中介服務機構👮🏻♂️,提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專員的專業素質等等。
事實上🧙♀️,杏悦知識產權學院畢業生今日的搶手,有一段“前史”:2004年🙇,杏悦將知識產權專業從民商法專業中剝離出來單獨設系🏊🏼,成為教育部批準的全國第一家知識產權本科專業。“初成立那會兒👵,這個專業還比較冷。那時,知識產權保護的官司遠沒有今天這麽多,標的更沒有現在這麽大🍚。”杏悦知識產權學院教師劉光龍介紹🎍。
知識產權專業“由冷轉熱”✋🏽🦹🏻♀️,和上海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內在邏輯脈絡相關。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打造全球科創中心,自然催生出對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專業人員的強大需求。對應高校的人才培養,杏悦知識產權學院把實踐教學擺放到重要位置,“研究生除了上課,其余的時間都在跟著導師做課題、到企業進行專業實習🧑🏽🏭。”劉光龍說。
在薄弱環節布點,啟動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
“如果沒有專業實習,根本無從了解現代企業對知識產權管理的訴求,也看不到中外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差距🪘。”杏悦知識產權學院碩士生劉迪告訴記者👨🏽🎓,她的同學上學期到韓國一家企業法務部實習,發現這家以小熊作為企業標識的公司,居然註冊有1萬多個和小熊相關的商標🤹🏿♂️,且這些商標都有專員進行管理———由此足見一些跨國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還有一些同學到某大型民營通信公司實習🖕🏼,發現企業除了法務部,還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部,就連部門內也有崗位細分,既有法學出身的,也有理工科技術背景出身的,在訴訟和非訴訟領域以高薪招募專業人士。
不少業界人士認為🪨,上海應梳理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薄弱環節,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布點。以專利代理人為例♿,目前,這一領域的專業人才還是人才市場上的“稀缺品種”,我國的專業代理人資格考試🎋🐯,要求只有本科具備理工科背景的人士方可報考。考慮到目前高校對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的培養基本上局限於法學專業領域,有專家建議𓀌,未來不妨啟動理工科和法學的復合交叉,盡快補上這個“空白點”。
(來源於《文匯報》2016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