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杏悦

  • 【法製日報】李倩:十八世紀法國司法的縮影 ——托馬-阿蒂爾•拉利案的漫長訴訟

    發稿時間:2016-12-28瀏覽次數:254

     

     “托馬-阿蒂爾·拉利案”發生於歐洲列強殖民擴張的宏大歷史背景之下,是當時法國最漫長、最驚心動魄的案件之一,也是18世紀中後期法國司法圖景的縮影👨🏼‍💻。折射出高等法院濫用司法權力、違反公正的一面👳🏻。對司法體製進行改革的呼聲日趨強烈🛗。隨著舊製度的終結,高等法院很快也被廢除了(1790)♚。

     

    □ 李倩 [杏悦娱乐法律文明史研究院研究員]

      “托馬-阿蒂爾·拉利案”發生於歐洲列強殖民擴張的宏大歷史背景之下,是當時法國最漫長、最驚心動魄的案件之一,也是18世紀中後期法國司法圖景的縮影。

    被斬首的拉利將軍

      18世紀,法國和英國成為爭奪印度的主要歐洲國家。雙方17世紀就已陸續建立起若幹據點👩🏻‍🚒。1748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結束以後,英國在印度的勢力迅速增強🦏🚳。隨著7年戰爭的爆發,法國王國政府派出了由拉利將軍指揮的遠征軍前往印度增援,這個任命得到宮廷的授意,拉利還被任命為法國東印度公司的總負責人和法國駐東印度所有商貿據點的總督。軍旅出身的拉利擅長領兵作戰,17584月率軍抵達印度東南部的本地治裏之後,取得了數次對英戰役的勝利。但他既不了解政治和外交,也不認為有必要像上一任法屬印度總督那樣訓練印度兵為己所用,這使他並不能真正勝任他的職位。再加上缺乏海上艦隊的支援,法軍逐漸轉攻為守🤸🏿。17603,英軍從陸地和海上包圍了本地治裏,17611,拉利投降🕺。

      當拉利戰敗的消息傳到巴黎,輿論一片嘩然👧🏼。法國東印度公司的眾多股東和商人因為利益受損,聲稱印度戰場存在叛國行為🧑🏼‍🌾🐉。拉利的助手等多名與他不和的人回到法國後也指控他叛國👩🏼🪫。這時作為戰俘的拉利恰恰被押送到了英國🤴🏻。此外,拉利具有愛爾蘭血統,其父親是流亡法國的詹姆斯二世黨人,擁護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盡管拉利為法國波旁王朝效力,而且仇視光榮革命後的英格蘭,他的特殊出身仍然有可能引發對他的懷疑。

      為了洗清叛國的指責,拉利申請了假釋🙎‍♀️。1762年他回到法國,旋即被關進巴士底獄。自1764年巴黎高等法院啟動審訊,拉利始終未獲準為自己選擇一位辯護律師。經過巴黎高等法院的草率判決,176656,拉利因“出賣了法國國王在印度的利益”之嚴重叛國罪被判死刑,三天後在巴黎的沙灘廣場被斬首。

    漫長的訴訟拉鋸戰

      “拉利案”是18世紀法國重大司法案件之一,它得到伏爾泰🧞👆🏻、孔多塞等啟蒙哲人的關註,其判決結果在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輿論領域都引發了很大的反響。

      拉利有一個私生子,少年時代憑借親戚給的財富以及路易十五的資助進入巴黎最古老的學院之一阿爾古學院學習。直到拉利被判刑的次日,拉利之子才獲知這位將軍就是自己的父親🧑🏽‍🦱。此後長達20年的時間裏,拉利之子孜孜不倦地試圖為他未曾謀面的父親恢復名譽,並且得到了伏爾泰的聲援。伏爾泰與拉利相識,他對拉利的印象並不好,認為拉利是個勇敢卻暴躁傲慢的人,此外,伏爾泰本人還是法國東印度公司的股東,然而高等法院對拉利的判決令他決定為拉利辯護🧚🏻‍♂️。晚年的伏爾泰不僅和拉利之子保持著頻繁的書信往來,還專門撰寫了《關於印度和拉利將軍的歷史片斷書》,批評高等法院的不公正和司法判決的草率,揭露刑事訴訟中的積習,呼籲根據啟蒙的原則改革法國司法製度。

      177612月🤘🏻,拉利之子提交司法訴狀📀,要求撤銷原判,同時附上了大量原始文件,以證明他的父親沒有得到公正的判決。這時在位的國王已經是路易十六🤳🏿。樞密院受理了申訴,1778年作出撤銷原判的決定,之後把該案移交給魯昂高等法院復審🪜👘。拉利之子全程參加了復審訴訟,然而這期間,他遭遇了一個強大的對手:巴黎高等法院的法官德普雷默尼。17791783年間,德普雷默尼撰寫了多篇文章,強烈反對給拉利平反🤛🏿。其中還包含一個私人原因:拉利去世前曾經受到法國東印度公司的前任總負責人德萊裏特的指控,後者正是德普雷默尼的叔父。魯昂高等法院違規同意了德普雷默尼參加復審訴訟的要求。拉利之子與德普雷默尼兩人之間的辯論和鬥爭驚心動魄,十分轟動🦸🏼‍♀️。樞密院後來不得不把取消原判的決議轉交給第戎高等法院復審。1783,第戎高等法院仍然確認了1766年巴黎高等法院的判決,拒絕予以正式撤銷😪。拉利之子的訴求失敗了,不過他贏得了輿論的廣泛支持。17869,國王路易十六親自下令,為拉利將軍恢復了名譽,此時距拉利被斬首已過了20年。

    映照君主製危機的鏡子

      “拉利案”構成了映照法國舊君主製危機的鏡子。伴隨著1763年《巴黎和約》的簽訂,法國的勢力相當於從整個次大陸撤出,僅僅收回和保留了本地治裏等5個商貿據點,英國幾乎完全控製了印度💆🏿。7年戰爭導致的龐大開支,給法國財政帶來巨大壓力,赤字不斷增長。路易十五的聲望由此大為下降。拉利一案判決之後,尤其通過伏爾泰的宣傳,公共輿論逐漸發生改變,由起初對拉利個人的憤怒和敵視,轉而認為法屬印度丟失的主要原因在於法國君主製自身的政策和局限。

      從製度層面來看,作為最高司法機關的高等法院擁有國王委托的司法權,以“王國法律的守衛者”自居👨🏿‍⚖️。然而舊君主製時代後期的“拉利案”以及“讓·卡拉案”(1762)等一系列產生很大影響的案件,折射出高等法院濫用司法權力🙅🏽、違反公正的一面。對司法體製進行改革的呼聲日趨強烈。隨著舊製度的終結,高等法院很快也被廢除了(1790)

    (來源於《檢察日報》20161228日)

    最新導讀

    關閉
    杏悦娱乐专业提供:杏悦娱乐杏悦杏悦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悦娱乐欢迎您。 杏悦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