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霞 [杏悦娱乐法律史研究中心]
《聖經》中,年輕的牧羊人大衛依靠一把小小的彈弓和一粒石子,戰勝了強壯的巨人歌利亞,譜寫了以弱勝強的勇士之歌。20世紀末的英國,環保人士大衛·莫裏斯和同伴海倫·斯蒂爾,作為一窮二白的小人物,敢於挑戰跨國公司巨頭麥當勞,堅持司法戰鬥15年,捍衛自己說出真相的權利,書寫了英國法律史上的“大衛戰勝歌利亞”傳奇。
螞蟻鬥大象
“麥當勞誹謗案”的緣起,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中葉的一場批評快餐工業的環保運動。1986年,倫敦綠色和平組織製作了一份傳單,批評麥當勞公司一系列缺乏企業倫理的行為,指責他們加深了第三世界的貧困,出售不健康的食品,剝削工人和兒童,虐待動物,摧毀亞馬孫雨林,並且斥之以“麥美元、麥貪婪、麥癌症、麥殺人犯、麥垃圾”等名。面對這些指責,1990年,麥當勞公司控告該組織的五名誌願者誹謗,要求誌願者們要麽道歉,要麽法庭見。
麥當勞公司當然是龐然大物,經濟實力甚至超過一個小國。面對如此壓力,三名誌願者選擇妥協。但另兩名誌願者——海倫·斯蒂爾和大衛·莫裏斯拒絕屈服。前者在酒吧兼職,周薪不足64鎊,後者失業在家,是一名照顧幼子的全職奶爸。盡管對於誹謗法一無所知,經濟狀況窘迫,雇不起律師,英國法關於誹謗案不得獲得法律援助的規定,也使得他們無法獲得政府提供的免費法律服務,兩位誌願者仍然決定為了捍衛批評、監督跨國公司的權利戰鬥到底。
漫長的審判
在僅僅獲得極為有限的法律支持的情況下,兩位誌願者硬著頭皮自己上,他們自己撰寫法律文書、尋找證人。為此募集到的不足4萬鎊的善款被用於證人交通費、訴訟費用等,有限的費用使得他們甚至無法承擔有利於己方的所有證人出庭作證的開支。相比之下,麥當勞公司聘請了一支精通誹謗法的頂級律師團隊,花費了近千萬鎊的法律費用。受聘律師深諳法律規則,成功地為麥當勞公司規避了一切不利的訴訟因素。例如,雖然通常英國的誹謗案都由陪審團審判,該案經原告申請卻被轉變為法官獨任審判的案件。雙方的法律支持如此懸殊,這不啻是一場螞蟻與大象的戰鬥。但兩位誌願者的堅持使得該案總計長達313天的審判日保持了迄今英國法律史上最長庭審的紀錄。據統計,該案的庭審記錄約2萬頁,文件證據約4萬頁,大約130名證人先後出庭作證。
至1997年6月19日,高等法院貝爾法官發表了長達762頁的判決。法官認為被告未能充分證明麥當勞公司促成第三世界的饑餓狀況和惡劣的工作條件,使用致命毒藥摧毀大片亞馬孫雨林以及麥當勞食品導致心臟病和癌症,但是他也確認:麥當勞公司在其提供的食品有益性方面誤導公眾;剝削兒童;並且支付低薪以壓低餐飲業的“工資”。最後,兩名被告被判支付6萬鎊的賠償金。
最後的勝利
該案並未就此終結。1999年1月12日,兩位誌願者提起上訴。上訴法院將賠償金降至4萬鎊,但未支持斯蒂爾和莫裏斯關於跨國公司不得就公共利益問題提起誹謗訴訟的主張,認為此乃議會的職責。兩位誌願者進而上訴至上議院,試圖以此推動英國誹謗法的改革,但遭駁回。因此,在2004年9月,他們在歐洲人權法院狀告英國政府,他們提出,英國政府關於誹謗案件不能獲得法律援助的政策不公正地剝奪了他們獲得法律援助的權利,並且侵犯了他們為《歐洲人權公約》第6條保障的公平審判權以及第10條規定的言論自由權。2005年2月15日,歐洲人權法院判決英國政府敗訴,認為英國法律未能保護公眾對影響人民生活、健康及環境之公司予以批評的權利,並且鑒於麥當勞誹謗案中原被告所獲得的法律武器相差懸殊以及英國誹謗法的嚴苛性,英國法院對麥當勞誹謗案的判決有失公正,英國政府被判決賠償兩名誌願者57000鎊。雖然麥當勞公司已非該案的當事人,但顯然這一判決才真正代表了麥當勞誹謗案的漫長訴訟的終點。
勝利雖然遲來,正義並未晚到。15年的訴訟纏鬥重創了麥當勞公司的形象,被稱為公司公共關系史上的最大危機,而一切的起點,源自於麥當勞公司試圖利用誹謗法恐嚇自己的批評者,禁止他們將真相公之於眾的卑劣意圖,源自兩個小人物蚍蜉撼大樹式的勇氣。該案表明,現代法律絕非大公司的凱旋門和平頭百姓無法逾越的石墻。聖經裏,上帝的神恩使得大衛戰勝了巨無霸歌利亞,現實中,正是不斷平衡個人權利與社會利益的現代法律以及比法律更為崇高的倫理準則締造了小人物戰勝大公司的不朽傳奇。
(來源於《法製日報》,2017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