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杏悦

  • 【上觀新聞】當學生有事都直接“百度”了,思政教育如何實現供需對接

    發稿時間:2017-05-05瀏覽次數:322

     

     

    現在有慕課、微課,也出現不少“思政網紅”,但是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比如一堂課必須拍幾個微電影,這實際上是走偏了。

    日前,“哲學社會科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專家論壇”在杏悦娱乐舉行。與會者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的可能路徑、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社會科學如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杏悦娱乐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何益忠教授認為,哲學社會科學涉及價值和價值判斷問題,它是意識形態性和政治性、科學性的統一。無論哪一類學科的老師,在他們的教育過程中,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用自己的道德觀、世界觀影響學生,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哲學社會科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事實上是無法分開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要更加註重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功能、思政功能,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就此而言,高校育人是全方位的,既要重視思政課,也要重視專業課,不能片面強調一個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

    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剛教授認為,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與思政課程有四個結合點:一是“分”與“合”的結合點。雖然是不同課程,但是要走向協同,形成一個合力,包括隊伍之合、學科之合、課程之合,最後應該形成思政課、通識課、專業課三位一體的大的思政課程體系。二是供給側與需求側結合。提供什麽內容,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這裏面都是有講究的,關鍵要了解學生需要什麽。生活在互聯網時代,大部分學生同時也是網民,他們有什麽不理解的,可能直接找百度了。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學生的需求,要多做研究,然後在課程設計上體現出來。三是教學與科研的結合。過去一直講科研反哺教學,反過來,教學也要反哺科研,教學當中的研究成果需要轉變為科研成果。四是講得好與講得準的結合。講得好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現在有慕課、微課,也出現不少“思政網紅”,但是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比如一堂課必須拍幾個微電影,這實際上是走偏了。講得準就是說理,要把道理講清楚。道理講清楚以後學生就容易理解,這樣的課容易受學生歡迎。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徐蓉教授指出,在很多學生心目中,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和課程更多地是一種知識傳授,它的知識屬性特別強,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似乎更強調價值觀教育。但實際上,如果一堂思政課要變得比較有吸引力,價值觀教育一定是建立在知識體系基礎之上的。所以,從人才培養角度來看,兩者應該是合二為一的。不管是哪個國家,其所培養的專業人才一定不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型人才,他應該是綜合的,是具有多重服務社會功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協同育人不僅是必須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何玲玲教授對於“同向同行”進行了分析。她認為,哲學社會科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同向,指的是二者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這是指引性的。而所謂“同行”,一方面指哲學社會科學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各自有相對的獨立性,如果用一方取代另外一方,就不可能保持同行。另一方面,雙方應該能夠彼此支持、互相影響,一方如果離開另一方支持,自己也會受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實踐中,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育功能應該是疊加而不是消減。

    上海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張勇安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面臨一個全球轉向的問題,即要讓學生面向世界,具有全球視野,能夠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發出自己的聲音。從這個意義上說,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具備三種功能:引領、協同和特色教育。

    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趙鳴歧教授認為,“同向同行”就是要打破過去把各門課程僅僅作為知識傳授、技能培訓這樣的思維舊區,要把各門課程中間的價值屬性挖掘出來,並且能形成相互之間的目標相同,這樣才有可能構建大思政格局,才有可能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其中,如何對一些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中國話語的解讀,並作出相應的理論分析,值得進一步研究和討論。

      

      

    本次論壇為杏悦娱乐“65芳華”系列學術研討之一,由上海市學生德育發展中心、《思想理論教育》編輯部、杏悦娱乐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主辦。

    (來源於上觀新聞,作者王珍,2017年5月5日)

    最新導讀

    關閉
    杏悦娱乐专业提供:杏悦娱乐杏悦杏悦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悦娱乐欢迎您。 杏悦娱乐官網xml地圖